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文

    “菲律宾打服加拿大”:洋垃圾还能流浪到哪里?

    2019-05-14 09:40:44    浏览:0    点赞:0

    文 | 刘文昭

    最近,一则不起眼的国际新闻,引发网友围观。据外媒报道,加拿大近日已经决定将滞留在菲律宾的一批垃圾运回国,并承担相应费用。这批垃圾的去留,曾让加菲两国争执不下,现在,在这场“垃圾战”中,菲律宾一时占了上风。

    洋垃圾太多,东南亚国家也不要了

    这批即将运回加拿大的垃圾,已经在菲律宾滞留了6年。2013-2014年,一家加拿大公司向菲律宾运送了100多个集装箱货物。标注的是可回收塑料,但海关检查后发现,其实是家庭垃圾。

    菲律宾认为,加拿大违反了巴塞尔公约(该公约禁止发达国家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,向发展中国家运去有毒或有害废物),并要求加拿大收回。但加拿大一直想让菲律宾在当地处理这些垃圾。

    滞留在菲律宾的垃圾集装箱

    今年4月22日,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突然发力,要求加方立刻运回这些垃圾,否则就要“宣战”。

    4月29日,杜特尔特再次警告加拿大,如果加方不回收走私到菲律宾的数吨垃圾,他会包船把垃圾倒在加拿大海滩上,让加拿大“吃了它们”,他还会把剩下的垃圾丢到加拿大驻菲使馆。

    现在,加方终于决定运回这些垃圾了。

    菲律宾对洋垃圾的态度,可谓东南亚国家的代表。2017年,中国开始全面禁止4类24种固体废物进口。大买主不见了,垃圾去哪儿?答案是东南亚。

    有数据显示,2018年上半年,发达国家对东盟的出口量达123万吨,是上年同期的3倍以上。不过,东盟显然没有中国那么大的胃口,各国的洋垃圾很快爆仓,民众更是抗议洋垃圾进口。

    马来西亚非法再处理设施外堆积成山的塑料垃圾

    于是各国开始限制垃圾进口,并提高关税。2018年下半年,面向东盟的废塑料出口量比上半年减少了一半。

    当中国宣布“洋垃圾”禁令时,那些装载着垃圾的集装箱还能驶往东南亚。现在东南亚也不要了,能接收天量垃圾的目的地可就不好找了。

    网友也别只顾着看别人的笑话,忽略了背后的真问题

    当年,中国禁止进口“洋垃圾”,发达国家垃圾回收场垃圾堆积如山的照片,让不少人大呼痛快。现在,菲律宾又在垃圾战中“打服”加拿大,一些人在点赞菲律宾的同时,也不忘嘲笑加拿大的窘态。

    但如果仅止于此,就忽略了垃圾处理这个真问题。发展中国家垃圾进口标准提高,限制进口后,发达国家垃圾就堆积如山的现实告诉我们,垃圾处理远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容易。

    首先,即使是发达国家,垃圾分类做得依然“不够好”。德国人非常注重环保,成熟的垃圾分类系统更是享誉全球。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的数据,2013年德国的城市垃圾回收率高达65%,在该组织成员国中排名第一。

    然而,被回收的垃圾往往是最容易被回收的,而非最应该被回收的。由于很多产品和包装难以完全脱离,生鲜、食品、厨余、保鲜膜、打包盒、塑料包装常常混在一起,增大了回收难度,降低了回收的收益。

    目前,德国只有36%的塑料垃圾被回收利用,剩下的垃圾往往会在国内被焚烧、填埋,或运往国外。

    而且只要有一小部分人不注意分类,回收垃圾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。美国一家废物管理公司主管曾抱怨,他在回收设施里见过各种各样的东西——圣诞灯、动物尸体、保龄球,甚至还有炮弹……

    这些“垃圾”不仅会危害工人健康,降低分拣设施运行速度,严重时还可损害设备或造成生产事故。这位主管坦言,公司回收的大约25%的垃圾是被污染的,到了应当被送到垃圾填埋场的地步。

    传送带上的待分类废物

    就算你愿意给垃圾分类,也需要掌握足够的知识。这可不是在吓唬人——不少人觉得一次性纸杯是纸,应该可以回收,就把它扔进可回收垃圾箱。

    其实,为了让杯子防水,大多数一次性杯子的内壁都有一层聚乙烯薄膜,对这层薄膜再加工很困难,而且成本很高。所以大多数垃圾管理机构把这种杯子当作垃圾处理。

    不少美国人还习惯把披萨盒扔进可回收垃圾箱。其实这也是有问题的,因为披萨的油常常会渗入硬纸板。这种油无法与纤维分离,导致纤维的价值降低,很难出售。

    不同型号的塑料瓶也有差别。随着各国对塑料废品进口趋严,许多美国市政当局便不再接受3-7号塑料,这包括了诸如酸奶杯、黄油盒和植物油包装瓶一类。有环保官员建议,消费者应该查看容器底部写在三角形内的数字,看看它是哪类塑料,当地能不能回收……

    以上种种问题,再加上各种生产成本,导致循环经济“很不经济”。这也是发达国家技术已经很先进,但垃圾回收处理设施依旧不足的原因所在。

    只不过,过去不少发展中国家人工和环境成本低,愿意进口这些垃圾。循环经济成本高的问题,被繁荣的国际废物贸易掩盖了。

    手工分拣垃圾

    在看别人笑话的时候,其实更该想想,我们的垃圾分类做得更差,废物再利用的技术也不够先进,那些满是汤汤水水的厨余垃圾更可怕。洋垃圾可以挡在外面,自己的垃圾又该怎么处理?

    “坏事”能否变好事?

    发展中国家对废物进口的限制,让国际废物贸易陷入低潮。但乐观者认为,这是各国共同减少塑料使用,发展循环经济,构建废物贸易规则的契机。

    实际上,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行动。2018年末,欧盟经长期讨论,最终通过法规,两年内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。一次性塑料瓶的盖子在相关法规生效5年后不得使用。

    欧委会相信,新法规将给环境带来巨大好处:相关措施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40万吨,至2030年,减少环境损害造成的220亿欧元开支,并为消费者节约65亿欧元。

    一些环保人士认为,可以借此机会,教育公众如何正确回收垃圾,改进垃圾税收处理技术,降低循环经济的成本。

    还有学者认为,目前宽松的法律有利于企业生产塑料和其他一次性用品,消费者却没有多少选择。这些企业还把回收的责任推给政府,最后所有消费者为这些产品买单。

    他们建议政府应通过税收等手段,激励企业生产更容易被回收的包装材料,而不是在浪费之后再解决问题。他们对于垃圾分类或者废物利用的再思考,也值得中国借鉴。

    只看到别人的窘境,却看不到别人的进步,太流于表面,目光也太短浅了些。


    0
    !我要举报